剪刀为笔绘大爱 雷锋精神耀颍淮
05-01 08:51 阅读 36
在皖北颍淮之滨,有这样一群人:他们用剪刀丈量文明,以双手传递温暖,在二十年的时光里,将“爱心义剪”从一颗公益种子浇灌成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的参天大树。颍上县红雨伞志愿者协会的“爱心义剪、顶上功夫”项目,以最质朴的行动诠释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书写着新时代的大爱篇章。
初心如磐,二十年铸就文明品牌
2003年春,杨立章目睹社区孤寡老人行动不便、儿童开学季发型凌乱,心中涌起使命感。他带领伙伴持剪刀、携围布叩开居民家门,开启了这段跨越二十年的爱心征程。如今,项目已发展为拥有117名注册志愿者、30家爱心理发店、120名义工的庞大团队,服务网络覆盖敬老院、福利院、抗灾一线等,累计服务群众近30万人次,荣获新安公益总评榜“创新项目奖”等荣誉,被赞为“发丝间的文明温度”。
危难时刻,彰显担当本色
抗疫战场上的"发型守护者"
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,城市停摆,红雨伞志愿者却逆向而行。他们6小时内动员56名理发师,组建10支分队,以执勤点、隔离区为临时沙龙,用普通工具为328名封闭管理人员和万余名居民理发。创新采用“理发 + 心理疏导”模式,在修剪发丝间倾听故事、缓解压力,一线人员满意度提升27%。
洪灾一线的“战地理发师”
同年7月,戴家湖涵闸险情告急。志愿者奔赴抗洪一线,在堤坝旁支起“战地理发店”,推出“三分钟快剪”,利用官兵换岗间隙服务。高温下,他们以无人机照明“挑灯夜战”,为300余名救援官兵修剪发型,用剪刀架起军民连心桥。
民生关怀,传递真情温暖
项目聚焦特殊群体,建立“预约登记 + 上门服务”机制:为卧床老人设计“仰卧修剪法”,为自闭症儿童打造“玩具剪刀”,为环卫工人开设“马路理发点”。在颍上特教学校,志愿者为聋哑学生小宇精心雕刻“闪电图案”发型,孩子绽放的笑容成为志愿服务最动人的注脚。此外,项目将温暖延伸至商圈、工地,年均开展180场服务,让理发成为传递关爱的纽带。
创新传承,培育文明新风
协会以“爱心义剪”为载体传承雷锋精神,开展“剪刀传家风”活动,培育49名青少年志愿理发师;通过"红色义剪"为老兵、老党员上门服务,让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。二十年坚守,项目带动全县志愿者人数增长10%,形成“义剪”“义修”“义教”等多元服务矩阵,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“颍上样本”,吸引省内外单位学习。
二十载风雨兼程,初心从未改变。颍上县红雨伞志愿者协会用剪刀剪出人间大爱,用坚守诠释雷锋精神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他们将继续以平凡善举汇聚力量,让志愿精神在颍淮大地永放光芒,书写永不褪色的文明篇章。